/

【走进梧州历史】《拾遗·记忆》:隔江之隅 塘源记忆

2022-04-11 18:14:58

2022-04-11 18:14:58

  塘源路地处西江南岸,由于离梧州市区中心地带较远,不是大部分梧州百姓的聚居之地,所以一些梧州人对它不太熟悉。但其实,这个地方却有不少有趣的历史故事,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塘源路。 

明代西江上的苍龙浮桥

  据资料记载,塘源路原来是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,解放后辟为工业区,1975年起逐步扩筑马路,因最初修建的一段,地处梧州市万秀区龙湖镇塘源村而得名。1993年,塘源路的范围自当时的玻璃厂至纸厂。到1997年,扩展为由火山隧道至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厂区。

  在还没有建成西江大桥和云龙大桥之前,塘源路与梧州的河东、河西隔着一条西江,无法通车,偏于一隅,因此一些梧州人把塘源路一带称为梧州的“西伯利亚”。但其实,历史上,塘源路一带却出现过一座浮桥,这座浮桥横跨西江,连接河东。那么,究竟当时是什么人,出于什么原因建造了这座浮桥,这座浮桥的命运又如何呢?

  据了解,梧州在元代以前是没有桥的,人们要渡江只能依靠人力摇橹的小艇,这些小艇被称作“横水渡”。船家一般要等到客满才肯启航。倘若载人过多,又在汛期,这样的渡江方式存在较大风险,尤其是横渡西江,江面宽阔,水流湍急,时有发生翻船事故。但按照梧州当时各方面的综合力量,还不足以能让这样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。直到明代,梧州的水上交通突然有了极大的变化。

 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:“在明朝中期,由于广西的少数民族和朝廷的矛盾尖锐,所以大藤峡的侯大苟就发动了农民起义,朝廷明宪宗就安排韩雍带领十六万大军进行平叛,到1470年梧州建立两广总督府以后,很多韩雍的驻军就分散在高旺、塘源以及河东三个不同地方驻防。而交通由于河流的阻隔受到影响,韩雍就在1471年先修建了桂江浮桥,沟通了河东、河西的联系,随后在1472年又修建了苍龙浮桥,沟通了塘源、高旺和整个河东的联系。苍龙浮桥的修建是当时整个西江最长,广西最长,也是梧州有史记载最长的浮桥。”

  桂江浮桥建于明成化七年(1471年),它横跨桂江,连接梧州的河东与河西,是梧州历史上第一座浮桥。而苍龙浮桥则比桂江浮桥晚一年修建,它横跨西江,连接梧州的河东与河南。桂江浮桥和苍龙浮桥的修建,促进了当时梧州各区域的沟通与交流。

  据史料记载,苍龙浮桥由142只特制木船连接而成,系锁于两岸的铁柱。这座浮桥横跨西江,连接河东,是当时广西最长的浮桥。但是由于天灾人祸,桂江浮桥于清末被毁,而苍龙浮桥在明末就已经拆毁,直到200多年后,塘源路一带才再次出现一座大桥,它连接河东与河南,它就是今天的云龙大桥。

  云龙大桥于1993年7月1日开工建设,1998年8月1日正式通车。该桥是单塔双柱斜拉桥,有大小桥孔13跨,长781.3米,宽16米,北起梧封公路,南接塘源路,是市区通向塘源工业区、西江南岸的城市交通大桥,也是梧州市东西向过境车辆的便捷通道。

  云龙大桥的建成,为改善梧州,尤其是塘源路的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消失了的宝丰园山庄

  云龙大桥通车后,依靠邻近乡村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饮食,加上江畔风景优美的天然条件,塘源路沿线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。进入21世纪,塘源路边开设了不少农家饭店,形成了“冬吃狗肉夏吃鸭”的特色,现在由于南岸一带不断加大开发力度,塘源路周边环境变化很大,开设在路边的农家饭店已经很少了,更多的是远离公路,设在乡村和山林之中的“农家乐”。在这些“农家乐”,人们可以品尝到当地独具风味的新鲜蔬菜和肉品,而说到当地的特产,塘源还有种植蔬菜、水果的传统。这与梧州清代的一位名人有着密切关系。

  据资料记载,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梁廷栋在塘源创办宝丰园山庄,种植蔬菜、水果、竹子,面积达200多亩。直到21世纪,塘源村仍盛产当年宝丰园的特色蔬菜——大白菜和特色水果——胭脂石榴。

 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:“清代的梁廷栋在梧州可是一位名人,当时他在朝廷和他的父亲梁嵘椿一起高中进士获得功名,朝廷还赐封了在现在位于大中路的太史第作为他的祖宅。随后他辞官回到梧州以后,以‘实业救国’来推动社会发展,专门在塘源设了宝丰园,种植名花名木,对各种家禽进行科学的研究,还专门著了《种桂》和‘十八种木薯的种植’等科学专著,还创办了蚕业学堂,推动广西的铁路发展建设,后来由于时局的原因铁路没有修成。”

  据了解,当年的宝丰园,除了种植蔬果和竹子以外,还养育了品种繁多的鸭子,有麻鸭、黄鸭、白鸭、青头鸭等,以至于后来,塘源一带形成了各种以鸭肉为主的特色菜肴,如菠萝炒鸭、冬笋炒鸭、甜酸梅子鸭,还有蒜蓉白斩鸭等等。获得了不少梧州人以及外地游客的青睐。

  由于塘源路离梧州市区较远,而且靠近江边,解放后,一批工厂先后落户塘源,这些工厂主要是造船业和化工业的工厂,如梧州造船厂、桂东船厂、玻璃厂、造漆厂和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化工厂、造纸厂等,逐渐形成了塘源工业区。而当年的宝丰园山庄,就位于当时造纸厂的所在地。如今,这里已经成为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的厂房。

古八景之“龙洲砥峙”

  塘源路对出的西江江心有一座小岛,这座小岛叫“系龙洲”,梧州人俗称“鸡笼洲”,它也是我们梧州古八景之一——“龙洲砥峙”。那么关于这座小岛,也有着不少的传说和历史故事。

  据传,系龙洲的得名是因为西江像一条黄色的巨龙,桂江像一条青色的巨龙,而这个位于西江江面中心的小岛,要把这两条巨龙系锁起来,所以就叫系龙洲。而系龙洲之所以俗称为鸡笼洲,据说是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大鸡笼。

  系龙洲四面环水,草木葱郁,碣石嶙峋,亭阁耸立。每当洪水泛滥,怒涛汹涌,它便如中流砥峙,屹立江中。

  相传,古时有仙人在系龙洲下放了一只笼子,笼里装着一对宝鸭,系龙洲因为有宝鸭驮着,所以不管洪水多大,都从未被淹没。其实,大家都明白,这只是个传说,真要淹没这座小岛,水位起码要超过海拔30米,而如此之高的水位,在史料中还没有文字记载。

  据史料记载,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曾泊船于系龙洲,以船为“水殿”载歌载舞,饮酒寻欢,度过中秋佳节。究竟为什么堂堂一位君王,会选择在梧州的系龙洲度过中国传统中如此重要的一个节日呢?

 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:“清兵攻破北京以后,崇祯帝就自尽了,明朝中央王朝就瓦解了,随后就形成了南明王朝。其中有永历帝朱由榔就在肇庆这边称帝,并且在这边建立了地方政权。1650年的时候,广州也被攻破了,朱由榔就带着官员坐着船溯江而上,往西来到了梧州,就在系龙洲这里把船结成水寨,刚好这时候是中秋节,他就张灯结彩,就在系龙洲,就在我们西江上面,度过了一个很特别的中秋节。”

  国之将亡,还歌舞升平,朱由榔真的不知亡国恨吗?恐怕这位落难皇帝,当时把系龙洲当作是临时的避风港,用美景和歌舞来麻痹自己的苦痛吧。

  系龙洲除了是一个观光游玩之地外,在战争时期还成为一道重要防线。据专家介绍,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军队占领广东后,想通过西江入侵梧州。当时,中国军民就在系龙洲上设防,除了在碉堡上架设武器之外,还集中了梧州的所有船只,运来巨石,投入江中。在西江之上,构筑起一道以系龙洲为中心的泥石防线。因为有了这道防线,日本军队想通过西江入侵梧州的计划失败了。

    

  一条浮桥、一个山庄、一座小岛,编织起了曾经有梧州 “西伯利亚”之称的塘源路的深厚历史。这些事物,虽然有的已经消失了,但是它们却承载了梧州发展过程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,也是值得我们去聆听的历史。


记者丨余凯 陈浩 李永峰 元宏铭

编辑丨林嘉旋

审核丨莫丽标 杨子雄

监制丨周春波

相关推荐